logo
  •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 古诗大全 # @ 顾贞观 @ 先秦 @ 婉约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原文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其一)

    先秦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①承一诺,盼乌头马角②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拼音解读

    jì wú hàn chá níng gǔ tǎ ,yǐ cí dài shū ,bǐng chén dōng yù jīng shī qiān fó sì ,bīng xuě zhōng zuò (qí yī )

    jì zǐ píng ān fǒu ?biàn guī lái ,píng shēng wàn shì ,nà kān huí shǒu !háng lù yōu yōu shuí wèi jiè ,mǔ lǎo jiā pín zǐ yòu 。jì bú qǐ ,cóng qián bēi jiǔ 。chī mèi bó rén yīng jiàn guàn ,zǒng shū tā ,fù yǔ fān yún shǒu ,bīng yǔ xuě ,zhōu xuán jiǔ 。
    lèi hén mò dī niú yī tòu ,shù tiān yá ,yī rán gǔ ròu ,jǐ jiā néng gòu ?bǐ sì hóng yán duō mìng báo ,gèng bú rú jīn hái yǒu 。zhī jué sāi ,kǔ hán nán shòu 。niàn zǎi bāo xū ①chéng yī nuò ,pàn wū tóu mǎ jiǎo ②zhōng xiàng jiù 。zhì cǐ zhá ,jun1 huái xi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注释

    ①包胥:春秋楚人申包胥。初与伍子胥交好,后伍子胥欲覆楚以报父仇,申包胥发誓必存楚。及伍子胥引吴兵攻克楚都,申包胥入秦乞救。哭庭七日,终使秦出兵退吴。“廿载包胥承一诺”,言顾贞观以申包胥自比,在二十年内牢记援救吴兆蓦的诺言。②乌头马角:相传战国燕太子丹质于秦,求归,秦王曰:“乌(鸦)头白,马生角,乃许耳。”太子丹长叹,而乌鸦变为白头,马亦生角。见《史记索隐》。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赏析

      这是一个被前人再三概叹为“良朋爱友”、“一时佳话”(袁枚《随园诗话》)、“使人增朋友之重、可以兴矣”(谭献《箧中词》)、“昔人交谊之重如此”(梁令娴《艺蘅馆词选》)的动人故事。

      清代顺治帝年间,诗人吴兆骞(字汉搓)因在科场案中受人诬陷,被流放至冰雪绝寒之地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时年二十九岁。十七年后,他的童稚之交、作者顾贞观,入大学士纳兰明珠府中当教师,乘间为之求助于明珠之子、词人纳兰性德。但性德与吴兆骞并无交情,一时未允。1675年(康熙十五年)冬,作者离居北京干佛寺,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为之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性德读过这字字血泪的两首曲,泪下数行,道:“河粱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当即担保援救兆骞。后经纳兰父子的营救,吴兆骞终于在五年之后获赎还乡。“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性德词)、“金兰镜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顾永诗),从此,作者悉力奔走以救穷途之友的故事,便广为人所咏叹、而作为故事中心的《金缕曲》二首,更成为至今传诵不衰的友谊名篇。

      词的特色,陈廷悼《白雨斋诗话》评曰:“华峰(作者字)《贺新郎》(《金缕曲》的原名)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愍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通读全词,诚如所言。不过,对于功力深厚的作者来说,“家常说话”、“纯以性情”决非意味着可以信笔而书,而是仍需精于措词、巧于构思,以求使友人得到最大程度的安慰——字面上的明白浅显,正是作者惨淡经营的结果。

      词的首句先问平安,这是书信的常套,词是以词代书。故先作常套语。然而,次句“便归来”三字,却看似平易而实为突兀,破空飞来。本来,此词的上片,全是为说兆骞的“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这“万事”实在难以诉尽,作者姑且为举其大者:远行在外、无人慰藉,不堪回首者一;母老、家贫、子幼,从前杯酒论欢的朋友亦消散难忆,不堪回首者二;被那些魑魅魍魉般的小人诬陷了,却无从申冤、无从复仇,只能叹一声“应见惯”,哀一声“总输他”,不堪回首者三;日日与宁古塔的冰雪周旋,不堪回首者四。读者就算仅仅读到这些不堪回首,亦已足可感知作者对友人心思的体察之深,足可悟出作者与友人交情非比寻常;不料,作者还能在这干万重苦恨之上,更添上“便归来”三字,令读者的感知和领悟更深一层。有此二字,便足见兆骞这十七年所受之苦,也将是终身之苦——不能归来自是终身之苦,便能归来,也是终身之苦,因为终身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同时,有此三字,亦给了绝塞良朋以“归来”的希望,哪怕只是极模糊的假定也罢。所以,凭着这笼盖上片的“便归来”三字,作者与吴兆骞的相知和相交到了何等的程度,已是尽在不言中;将此三字置于篇首,足见作者巧于构思。

      下片首句“泪痕莫滴牛衣(乱麻编成之衣,典出《汉书·王章传》)透”,“透”字乃是精于措词的典例。在上片中,作者直说到友人的极痛处,令他不能不放声一恸,泪滴牛衣。但是,倒尽满怀苦水,乃是为了重振精神,故牛衣不可无泪,亦不可浸透泪水——消沉绝望。哭过了,也该退一步、回头思量一番。吴兆骞有毅然出塞相伴的爱妻、有生于北地的儿女,如此能够骨肉完聚之家,已算万幸。当年科场案发,有多少红颜少年为之丧生,下场更不如如今还生存着的兆骞,此又足可庆幸者。当然,绝塞之地是苦寒难当的,但有了这些自慰和庆幸,又如何不该顽强地生存下去呢?更何况,前头还有希望,还有立下“终相救”誓言的当今申包胥在奔走。所以,作者劝说友人,虽然泪透牛衣,但仍可把这“以词代书”的书札藏入牛衣的环袖、耐心静候好音。

      《金缕曲》的第一曲唱完了。上片是浅浅地给个“归来”的希望,却深深地捅到友人的最痛处;因为疼痛已无以复加,所以下片只得折回来寻找安慰、淡化疼痛,最后再把“归来”的希望放大:这个结构本身,也很精巧。〔作者:沈维藩,有改动)

    顾贞观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亦作华封,又字远平,号梁汾,初名华文。生于明崇祯十年丁丑,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江苏无锡人。贞观的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党人的领袖,顾氏家族是无锡之邑的名门望族,有着极好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具有高风亮节的门风。贞观禀性聪颖,少年时代即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于社内斩露出过人的才华,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后又与同乡数人结「云门社」于家乡无锡惠山,会聚了姜宸英、汪琬、汤斌等江南诸多名士,在吴中影响甚大。大约在顺治末年,贞观辞亲远游,到达京师,康熙元年(1662)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于尚书龚鼎孳和大学士魏裔介,得其引荐而任内阁中书舍人。三年(1664)七月,蒙天子如见。五年(1666)以南籍应顺天府乡试中举,名列第二,称顺天南元。后掌国史馆典籍。康熙十五年(1676)与权相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相识,成为交契笃深的挚友。二人曾合力营救以「丁酉科场案」而蒙冤被遗戍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轰动大江南北。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骞、性德先后病故,令贞观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归故里,在家乡无锡的惠山脚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书屋,名之为「积书岩」。从此避世隐逸,心无旁鹜,日夜拥读,一改风流倜傥、热衷交游的生活。康熙五十三年(1714),贞观卒于故里。临终前将平生之诗选出四十首,授门人杜诏谋刻问梓。自称此作皆「味在酸咸外者」。故其著述虽丰而存诗不多。所著有《纑塘集》、《弹指词》,编有《唐五代词删》、《宋词删》,又有与纳兰性德合编《今(一作近)词初集》。其中《弹指词》「声传海外,与陈维崧、朱彝尊称词家三绝云」(《清史列传·文苑传》);他又与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齐名,举凡清史、文学史、词史无不将二人相提并论,被视为风格近似、主张相同的词坛双璧。贞观、性德作词主张「舒写性灵」,其词极情之至、质朴自然、雄于学养而又能创新出变,秦赓彤在《弹指词·序》中说:「先司寇题语有云:『本朝词家,以弹指为最。』窃展卷诵之,惊为自古词家所未有,盖唐宋以来词格,凡几变矣,先生之词,穷其变而会通,而极其至。神明变化,开前人未开之境,洵乎为一代之词宗,而叹先司寇公评骘之当也。」
    221 阅读 朝代:先秦   诗人:顾贞观   类别:婉约
发表评论
用户见解展示 0条
暂无用户发表对该诗词的见解,快来发表您的见解吧!
  • 一周
  • 月度